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

【丸子的美術課】猜猜看我把什麼東西包起來了!


今天比比來得最早,還有20分鐘才到上課時間,比比說要躲到桌子底下,讓等一下來的小朋友找不到。小朋友對於躲貓貓或捉迷藏這類的遊戲永遠是樂此不疲…..。第二個來的是東東,東東只看到比比媽媽,大人誘導著東東找到桌子底下的比比,沒想到竟讓比比很不高興,大聲哇哇哭了起來!然後東東也很不高興。遊戲也很容易樂極生悲啊。因為比比很不想讓人找到的,他很想再多躲一會兒。小孩的世界真是直接的可以,這一刻高興就笑,下一刻不高興就哭,小小孩的世界就是這麼哭哭笑笑的度過每一天,有時正當大人們害怕小鬼不知還要拗多久時,其實他們早就忘掉前一分鐘的不愉快了。

拿出我準備好的水果,讓小朋友先嚐嚐看,然後再猜出是什麼水果,然後再猜猜被我包起來的水果,哪一樣水果是哪一個形狀。小朋友平常應該都蠻常吃水果的,幾乎都猜對了。小朋友和水果的世界竟如此相近!我把包起來的水果一一拆開來,那種感覺很像在拆禮物,有種驚喜的感覺,或許下次可以再依著這個想法繼續延伸發展不同的教案喔。而今天的主題是包東西,因為要誘導孩子們做紙黏土,算是又認識了一種新的材料,也要孩子試著動動自己的小手,訓練小肌肉的靈活度,同時也試著掌握每一種東西的形體。

小小孩的反應常是在我的意想之外,畢竟我已經離這個年紀太久遠了,必需再花點時間來揣摩小小孩的內心世界,這段時間以來,我大概略知一二,脫軌演出也算是家常便飯了!

我要傳達的概念是把東西“包起來”,比比和東東基本上都還能理解我所說的,就是小思元,總是逆其道而行,他不斷把紙黏土往瓶子裡塞,塞塞塞不斷的塞,還拿的小棍子拼命往裡頭壓,看他玩的那麼高興,也不忍心制止了,只能不斷提醒他,這樣不是“包起來”,是“塞進去”喔!不管他懂不懂了,反正就是提醒他,希望他有一天頓悟囉!

我先示範一下怎樣是包起來,於是包了一支湯匙,東東馬上就跟著我的樣子也包了一支湯匙,還好這個部分無關創意,比較是概念學習的部分。比比也包著東西樂此不疲的,他說要把東西包起來讓大家猜不到,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,比比很喜歡玩黏土,他非常喜歡手的觸感,我想黏土應該會帶給他很大的滿足感。東東似乎也玩得很快樂,不斷的壓模做出兔子、大象、海豚等。我也壓了一些送給小思元,他很高興的拿給媽媽看。我又示範了用泥條法來包瓶子,就是把黏土滾成一條長長的,不經意的就說出了“蛇”,小朋友聽到,馬上就開始討論蛇怎樣怎樣的,比比還做了一條長長的蛇,然後又把他切一切,說要煮湯,小思元喜歡湊熱鬧,也說要殺蛇,不小心就拿起桿麵棍亂揮一把,急的我趕快提醒他不能如此。

小小班的孩子似乎都玩得蠻愉快的,就連小思元終於也用心做了桿麵的動作,對他來說這是很大的進步呢!比比雖然最後的成品不多,但過程中他已經變化出好多好多的東西了,想像力的運轉過程已經算是很完整了。東東的成品最多,他也很高興自己今天做了那麼多。

輪到中班的佑佑和佳琳,今天威倫和采言都請假。每次上完小班,我的心情就輕鬆不少,因為稍大一點的孩子真的比較好溝通,其實小小孩最需要的也只是遊戲吧!其實不需太刻意要他們做出什麼來。同樣的概念在中班的傳達真的會比較貼近我的課程設計,真的比較不費力。

佑佑和佳琳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,佑佑想做一隻恐龍,我先幫他把身體做好,然後再詢問他恐龍的脖子有多長,有幾隻腳,尾巴有多長。佑佑應該也算是很視覺型的孩子,他幾乎都能把形體的重點記住,看過他的速寫,簡單幾筆,可是就很容易知道他畫的是什麼。

下課之後幫佑佑的恐龍站起來,下次他看到一定很高興!

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

【丸子的美術課】洞洞的聯想


這是預先擬好的上課內容:

﹡作品表現的幾種可能:
1. 平面性的拼貼堆疊。
2. 立體式的紙浮雕。
3. 做成具實用性的作品,例如:衣服、帽子、手環等。

﹡準備教材:
1. 試著找出相關聯想的故事。(穿過隧道)
2. 做幾個立體的小山洞。(用紙板做成)
3. 紙板剪出的洞(有星形、花形、圓形、方形、三角形、不規則形等各種形狀)。
4. 找出現實物裡的洞洞。(手提包的提把、脫鞋、嘴巴、眼睛、望遠鏡、手環、杯子的把手、鑰匙圈、開罐器…….)
5. 準備幾張大的白報紙(用手撕或戳洞洞給小朋友看)。
6. 三個呼拉圈。
7. 打洞機。
8. 剪刀。
9. 膠帶 / 膠水。

﹡課程引導:
1. 先讓小朋友的身體鑽進洞洞裡,體驗洞洞的感覺。(身體上的體驗)
2. 在小朋友的山洞上挖出幾個小洞,然後用手電筒照,讓光透入。
3. 拿出幾個準備好的洞洞教材,讓小朋友瞭解洞洞的概念。
4. 用手戳或撕出洞洞,讓小朋友也自己來。

小朋友喜歡其他小朋友還沒來之前先躲在桌子底下像洞洞的地方,小孩聽到躲藏之類的遊戲都開心的很,所以這真的是小孩喜歡的方式。等其他小朋友來了以後,請他們找出躲在教室洞洞裡的小老鼠,於是他們開始找,小孩對這真的很有興趣耶,回想自己小時候也是樂此不疲阿!

有了輕鬆愉快的開場白之後,小朋友也都很輕鬆愉快,其實這班的小孩來上課幾乎都是家長和小朋友都很輕鬆,感覺是來放鬆然後再玩一些在家裡被禁止的遊戲。說是上美術課嗎?他們好像還搞不太清楚哩!不過我覺得我的想法是盡量帶,而我也正在學習如何帶這麼小的小朋友。

我先秀了一下我製作的教具,示範用手打出一個洞洞,然後再讓小朋友自己打打看,我可以感覺那一刻小朋友的心有種雀躍和痛快,但是不是洞洞,他們一點都不在乎。打完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玩桌上的東西,根本不理我下一個步驟正要示範撕洞洞呢。其實他們真的不在乎我想做什麼或我說了什麼,所以這部分以後需要調整。

打洞機對他們來說似乎還太吃力,小手的力氣不夠,也握不穩。所以打起洞洞來有些吃力和挫折,所以有些人玩玩就不玩了。這個部分也可看出小朋友不同的性格,有些個性上比較喜歡挑戰,也很堅持;有些是覺得不好玩就馬上不玩的,有些則喜歡把所有可以塗的都塗滿在手上,最喜歡玩觸覺,用掉了一整瓶膠水還覺得不夠;還有極端的不沾手,雖然也很想試試膠水塗在手上的感覺,但過一會就會覺得手太黏了要去洗手;年紀較小的孩子,通常搞不清楚究竟在做什麼,然而探索的精力和膽量則是會嚇壞大人,而且越不允許的事越有興趣,小小孩的探索是創造力的開端,只要在許可範圍之內就讓他們盡情嘗試吧 。